索 引 号 | xzfb/2020-00177 | 失效时间 | |
发文机关 | 政府办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兰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兰考县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发布时间 | 2019年10月29日 |
兰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兰考县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兰政办〔2019〕67号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直有关部门:
《兰考县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9年10月25日
兰考县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河南省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豫农科教〔2019〕9号)及《开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汴农文〔2019〕104号)要求,为加快开展我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动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我县乡村振兴,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适应转型升级,明确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思路目标
2019年中央财政、省财政继续支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兴旺,坚持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效益,通过培训提高、吸引发展、培养储备等方式,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促进高素质农民在挖掘产业特色、推进产业融合、强化主体协作、运用农业科技成果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
(一)明确目标任务。以全面提高我县农民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我县农业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为两条主线,把握好助力产业扶贫和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农民教育培训方向,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农民。在培训过程中对未脱贫农民开展种养技术和专业服务技能一招鲜培训,提高脱贫产业发展水平和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在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时,鼓励培训对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力解决制约我县产业发展的经营人才匮乏、技术落地难等问题。根据我县产业发展分布情况,以蜜瓜、红薯、花生、粮食、蔬菜、果树、畜牧等产业为主选方向,初步遴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515人,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人均补助标准3000元。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农民248人,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人均补助标准800元。
(二)推进农民职业教育。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协调,推进涉农人才培养面向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民素质提升。落实农办科〔2019〕24号文件要求,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和扩招宣传,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制定高素质农民扩招并单列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改革学员入学和考核评价方式,推行弹性学制学历教育,依托培训开展好农民中职教育工作,使农民提升职业素养层次和生产经营活动两不误、两促进。
二、聚焦提质增效,全面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2019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启动农民教育培训三年提质增效行动,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农民教育培训结构,着力建机制、定标准、抓考核,推动教育培训向提质量、增效能、显作用转变。在实施过程中牢固树立“以培训对象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农民需求、客观规律,精心组织实施,抓实落细关键环节,着力打造农民教育培训精品工程,并逐步转变理念、改进内容、创新方式、强化服务,开展分类分层分模块培训,提升教育培训的精准性、师资教学的开放性、跟踪服务的持续性以及线上培训的普及性,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一)推进分类分模块培训。根据我县实际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依托遴选认定的培训机构(基地),分产业分类型组建培训班。按照省市方案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师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要分层分类分模块培训,区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专业技能(服务)型农民,参照分类制定的培训规范,设置公共课、专业课、实训演练、考试考核四个模块,规划相应的课程体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要注重政策法规、种养转型、产业融合、技术集成、绿色发展、食品安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培训内容;专业技能(服务)型农民,要强化种养转型,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乡风文明等。
(二)精准遴选培训对象。根据我县产业分布状况,做好培训前的需求调查,根据农民需求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围绕我县主导和特色产业、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用工需求、社会化服务需求等,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提高名特优新品和高质量农产品生产水平为目标培训农民。通过宣传充分调动农民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好培育对象的遴选工作,一是结合我县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根据当地主导和特色产业需求,遴选培育对象;二是积极主动与瓜菜协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结合,遴选培育对象;三是根据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遴选培育对象;四是在有志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中进行创业的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农村新生劳动力中,遴选培育对象;五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劳作的农业从业人员、小农户以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中,遴选培育对象等。
培育对象遴选按照个人申请,或农业企业、培育机构和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推荐等方式,通过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www.ngx.net.cn)“农民教育培训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APP,在线提交报名表。
(三)明确培训主体,精准实施培训。统筹利用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高校、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市场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教育培训工作,形成优势互补“一体多元、适度竞争”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遴选教育培训机构(基地)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明确标准和程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加强教学互动,让参训者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实现自主、理性参与学习。创新培训模式,围绕产业周期的分段式、交替式培训,提升实习实训比重,优化培训方式,大力推广“参训农民+专家教授+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扶持政策”精准培训模式,实现“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
创新培训模式,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2019年起,我县依托国家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APP试点,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2天+30学时”、“两专型”农民“5天+20学时”线下线上融合培训模式试点。以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生态环保为目标,为参训学员遴选一批精品课程,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每个培训班线下培训12天,线上完成30个学时培训课程;“两专型”农民每个培训班线下培训5天,线上完成20个学时培训课程。我县开展线上培训试点任务不少于总任务的30%,线上培训服务费用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两专型”农民培训费的10%标准和线上参训学员数量确定,支持培训机构(基地)支付在线学习费用,为学员免费赠送线上学习流量包。学员登录“云上智农”APP注册线上培训后,后台自动计算上线学习课时。积极组织专家、教师和农技服务人员上线服务,全面提升农民信息化手段应用水平。
三、拓展教育培训功效,强化跟踪服务和政策扶持发展
继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登记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制度建设,拓展对参训农民的延伸服务,创造有利于农民成长发展的政策环境,提升务农行业含金量,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一)加强登记管理。对受训农民进行登记注册,加强高素质农民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农民职业培训和农民职业教育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储备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作为推荐农民职业教育对象的重要参考,建立相应的高素质农民人才管理激励机制。鼓励从事专业技能与服务型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二)强化政策扶持。继续强化产业发展、创业创新、金融保险、表彰奖励“四项并行”扶持政策。落实农民免费职业培训,推动农民学历提升教育,鼓励支持农民参加技术职称评定。积极推动将农民教育培训纳入地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争取地方政府针对农民出台专门的发展扶持、荣誉表彰等激励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不断优化农民发展成长环境。
(三)支持抱团发展。加强对农民协会、联合会、创业联盟等组织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健康发展。支持广大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展会展览展示、发展论坛等。继续配合省农业农村厅办好河南省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大赛,展现新时代新农民新风采。创造机会条件,让参训农民跨省区交流观摩学习,拓展理念视野。
(四)搭建合作平台。指导培训机构(基地)围绕参训学员生产需求开展全周期跟踪指导和服务,支持农民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通过专业合作、资金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引领活动,搭建展示舞台和平台,引导农民与市场充分有效对接。
(五)落实对接服务机制。完善我县科教兴农“一三五五”服务机制,县农业农村局要重点分类服务5个参训农民典型和5个高素质农民,研究掌握服务需求,开展创业创新孵化服务,推动科学生产经营管理。
四、规范资金使用
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确保培育工作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推动执行教育培训补助资金预拨付制度。农民教育培训补助资金用于项目调研、项目宣传、对象遴选、课堂培训、基地观摩、基地训练、创业孵化、沙盘演练、队伍管理、跟踪服务、在线教育培训等全过程费用支出。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严禁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兰考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协调各部门力量,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组织和实施工作。
(二)加强基础资源建设。一是科学遴选培训机构。在遴选过程中,要公开遴选程序、培训目标、培训环节、跟踪服务以及高素质农民队伍的管理服务等要求,明确培育机构培训条件、培训资质和师资力量、培育能力要求等,明确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是对农民设立的全免费项目,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农民教育培训全过程支出,不能以低价招标的方式代替优质培训机构遴选。二是公开遴选各类基地。明确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和综合教育培训基地遴选条件,制定基地管理办法。聚焦绿色、生态、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方向。
(三)优化监督管理机制。全面优化落实省市县三级协调监管机制,加强培育过程管理,抓实绩效管理评价,促进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效能提升。一是继续优化省市县三级协调监管机制。对承担任务的培训机构(基地)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完善信息审核、信息报送及上传,建立健全培训工作过程档案等。二是加强过程管理。加强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建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要具有直观性,管理制度上墙。三是延伸绩效管理评价。按照《全国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河南省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第三方考核评价为主要方式,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延伸绩效管理。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加强线上考核指标管理,努力实现所有的培训班、培育学员、教师课程、培育基地等上线可查,实现学员上线评价和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四)抓实宣传引导。在树标杆、立典型、讲经验、推模式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以及各乡镇(街道)农村工作会议,采取日常宣传、重点宣传、点对点宣传多措并举,有步骤、多形式、全方位呈现工作成效,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附件:兰考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 件
兰考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闫 玮(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李超杰(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孔德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董文选(县发改委主任)
杜国超(县财政局局长)
郭金良(县人社局局长)
孔维平(县审计局局长)
杨 森(县农机中心主任)
张玉虎(县畜牧局局长)
刘 厂(兰阳街道办事处主任)
胡良霞(桐乡街道办事处主任)
张 勇(惠安街道办事处负责人)
郭 芳(仪封乡党委书记)
陈静波(孟寨乡党委书记)
程远向(堌阳镇镇长)
张 辉(小宋镇镇长)
张 伟(谷营镇镇长)
李 波(考城镇镇长)
蔡尚锋(东坝头镇镇长)
王彦博(闫楼乡乡长)
张汹涛(南彰镇镇长)
李 鹏(许河乡乡长)
代宝峰(三义寨乡乡长)
李 青(红庙镇镇长)
曲 杰(葡萄架乡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孔德省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