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关注 > 正文
河南湿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92万亩
打印 【字体:

郑州:黄河湿地草长平湖白鹭飞

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湿地距我们并不遥远,它和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那么,河南的湿地状况如何?

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92万亩,湿地保护率由2015年的37%增加到2020年的52.19%。“十三五”成为河南省湿地保护工作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5年,湿地保护修复取得突破性进展,湿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长垣:九龙湿地公园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护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修复工作,《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要求每个县至少建设1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或湿地自然保护区。从2018年起,省委、省政府明确把湿地保护率、湿地公园建设等任务纳入与各市签订的森林河南生态建设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目前,全省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11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8处;已建立湿地公园(试点)98处,其中国家级35处、省级63处。主要县区均建立了湿地保护区或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全省942万亩湿地面积,492万亩纳入保护,湿地保护率达到52.19%,湿地保护面积和湿地保护率大幅提升,超额完成了《河南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

三门峡:黄河湿地成为白天鹅的乐园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湿地保护立法取得重要进展。2015年10月施行的《河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使湿地资源保护实现了有法可依。随后,《郑州市湿地保护条例》《三门峡市白天鹅及其栖息地保护条例》相继颁布,通过验收的湿地公园也都由地方政府制定出台了管理办法,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法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不过,虽然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我省湿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3.76%,低于全国平均数值。目前,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还存在着科技支撑不足、系统性不强、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湿地公园建设特色不突出,总体水平不高,部分湿地公园存在重建设、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

省林业局湿地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以推进湿地公园建设为抓手,结合乡村振兴、河湖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依托重要河流、湖泊、水库新设立一批湿地公园,进一步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确保湿地面积总量稳定和湿地生态功能有效提升。

河南黄河沿线湿地总面积213万亩,占全省湿地面积的22.67%。“十四五”期间,沿黄市县将面临更高的湿地保护修复目标要求。我省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加强黄河流域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湿地保护和修复,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汝州:汝河国家湿地公园

2021世界湿地日主题——湿地与水

什么是湿地呢?《湿地公约》认为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的、流动的、或为淡水、微咸水、咸水的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域,都是湿地。

今年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水”,旨在强调湿地对维持全球淡水储量和水质的重要贡献,突出水和湿地之间“同生命、互相依”的关系,鼓励公众共同行动,为保护修复湿地做出努力。

数据显示,我国湿地总面积(不包括港澳台)5342.0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比率5.56%。全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保存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

为了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湿地保护法草案于2021年1月20日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草案对湿地管理、湿地保护、湿地修复、检查与监督、法律责任等进行规定。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