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连续降雨,我县各乡镇(街道)农田大面积积水,截止10月6日08时,全县降水量1058.1mm,比历史常年平均降水量636.1mm增加66.3%。对我县“三秋”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存在问题:
一是造成大田积水。连续降水造成我县田间大面积积水。目前,我县仍有大田积水2.415万亩,短时间无法排出积水面积0.6万亩。
二是不利于秋作物收获。田间大量积水,机械无法进入田间收获,增加收获难度。收货后,连续阴天降雨不利于秋作物晾晒,造成部分农作物霉变发芽。
三是不利于小麦播种。连续降水,造成土壤含水量较高,不利于小麦适期播种。
二、建议措施:
一要抢时收获晾晒。农机部门要加强农机调度,对田间湿度大的地块调集履带式收割机抢收,对田间积水过深,机械难以下地的动员人工收获,对困难群众帮助组织抢收。同时,要指导农民抓紧晾晒,防止粮食霉变发芽。
二要抢时排涝散墒。目前,全县仍有2.415万亩农田积水,各乡镇(街道)要全力组织各类机械、动员各方力量,疏通沟渠、抢排田间积水;对田间湿度过大地块,发挥乡村两级作用,抓紧组织人力开沟散墒,尽快排除田间暗水,为小麦播种创造条件。
三要做好晚播应对。对因田间积水、土壤湿度过大、短期无法散墒整地的地块,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蹲点包片,因地因时因墒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措施。指导农民选用早熟品种、以种补晚,提高整地质量、以好补晚,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适当增加底肥、以肥补晚,加强田间管理、一促到底。
四是提高播种质量。针对土壤湿度大,土传病害风险增加的情况,指导农民落实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等技术,做到关口前移,防在前面。同时,大力推广小麦宽幅精播、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种肥同施、播后镇压等标准化技术模式,努力提高播种质量,力争实现一播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