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清。针对镇域内33条河道持续开展清淤工作,同时利用刘土山、石寨等20多个节制闸和三营、石楼等36个坑塘进行蓄水,形成了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生态水系,既增强了河道排涝以及蓄水抗旱的能力,又较好地改善了河道淤堵等现象。
二是挖。对于部分村仍存在地势洼、排水难等问题,及时对症施策,新开挖排水沟渠13条,长度7000米,土方21000方,铺设排水管道5000米,解决了10000多亩大田积水问题。打通了沟与沟、沟与坑塘之间的卡脖子工程,实现了避免内涝灾害发生蓄水抗旱能力。
三是拆。全面加大对涉水违建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对河道重点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11处进行拆除,全面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确保末级渠系连通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排。成立应急领导小组,按照每村30人,共计1500人的应急队伍,并配置移动泵车3台、抽水机器232台、出动挖机12台、铲车10台,疏浚河道13000米,排除村庄积水点11处、大田积水2万多亩,有效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
目前,共建设桥梁11座,开挖疏浚河道33条,疏浚镇管河道阮寨沟、王朝兰沟、刘冯沟、王举人庄沟长度共有151700米,土方约6665000万方,在做好防汛排水应急工作的同时,保障了水系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