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71号)和省《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十八条措施的通知》(豫疫情防指〔2022〕27号),特制定以下社会面常态化疫情管控措施。
一、明确管控责任分工
本着“压实责任、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县城社会面管控,以行业部门为主导,街道配合,城区内的背街小巷及社区由街道办负责;其余13个乡镇社会面管控,以乡镇为主导,行业部门配合指导。
二、持续推进“场所码”应用
(一)应设必设。复工必申请,营业必设码。一门一码,一店一码。对有多个入口的商场、超市、酒店、写字楼等场所一门一码;大型商业综合体内店面,无论大小,一店一码。确保实现所有适合场所“应设尽设”、全覆盖无死角。
(二)应扫必扫。全县所有的场所实行扫码管理,全县所有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扫码,所有进入有场所码主体,逢进必扫,凡发现党员领导干部进场所不扫码,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全县通报批评,第三次停职学习疫情防控政策。各类市场主体应安排专(兼)职人员监督扫码情况,凡发现未扫码现象的,对市场主体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关停;并对行业管理部门和属地共同问责。
(三)应管必管。严禁黄码、红码人员进入公共场所,发现红码人员,及时推送数据并有效管控的给予举报人500元奖励。
三、强化来(返)兰人员报备和管控
中高风险地区及省外返兰人员,应主动通过“豫事办”、电话、短信等渠道向村(社区)报备行程信息。对入兰未报备,违反疫情防控措施的,追究法律责任。外省市来(返)兰人员入兰24小时内必须重新做核酸,否则赋黄码。居家隔离人员健康监测期间可采取系红绳、落锁、上门磁等措施加强管控。
四、做实日常健康监测
对重点人员、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时段开展日常监测,按照要求进行健康监测和常态化核酸检测,对区域内其他常住人口采取周二、周五常态化监测。发挥村卫生室、诊所、药店等哨点作用,发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可疑患者,要立即留观,做抗原;并上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及时发现问题发挥哨点作用的,设“金哨奖”,给予5万元奖励。
五、加强区域管控
与外县搭界的村设置“双向卡口”,其它村原则上“一村一口”,卡口由村支书负责,担任“一村一警”的村网格员具体负责,老党员、志愿者协助做好管控,切实形成我县社会面常态化疫情防控合力,提高社会面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村挨村、户挨户、地连地”的交界区域,乡镇、村要重点关注,加强信息互通,分类做好人员管控。
六、充分运用“社会疫苗”
(一)强化个人防护。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提倡勤洗手、科学戴口罩、一米线、少聚集、文明用餐、常通风、清洁消毒等健康生活方式。
(二)营造宣传氛围。乡村通过“小广播”“大喇叭”、流动宣传车、电视广播、微信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自觉佩戴口罩、做好社区报备和常态化核酸检测等工作。
(三)开展文明劝导。由宣传部牵头,公安、团委、妇联、文明实践中心等部门配合。在县城设置志愿服务劝导岗,组织单位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对发现不遵守疫情防控政策的人员,就地转化为志愿者。
(四)做好示范带动。党员干部带头扫兰速办“场所码”,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由学校老师引导学生、带动家长共同遵守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七、严管聚集性活动
严格控制农村集会、展销会和宗教场所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全面落实佩戴口罩、扫“场所码”、保持社交距离、定时清洁消杀等防控措施。确需举办的,须并报乡镇(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后方可举行。
乡镇(街道)群众在家办红白事的,到村(社区)、属地政府报批,主动接收监管,宾客扫本村“场所码”,外来人员查验行程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人数不超过50人;在酒店办红白事的,实行双报备制度,事主到村(社区)、属地政府报批,餐饮单位到市场监管部门报批,宾客扫酒店“场所码”,外来人员查验行程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不按规定报备的,由属地对事主进行严肃处理,市场监管部门对承办酒店予以关停。
八、严格督导督查
县纪委、督查局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扫码情况进行通报,对行业部门的管控、市场主体的扫码管控情况进行通报,对聚集性活动报备管控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敷衍塞责、不负责任、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2022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