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统计信息 > 正文
2018年兰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打印 【字体:

 

 

2018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定脱贫奔小康”的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303.65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30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24.38亿元,同比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138.97亿元,同比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为13.2:41.0:45.8,一产占比较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二产占比降低1.5个百分点,三产占比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7.2%、50.0%、42.8%,分别拉动GDP增长0.59个百分点、4.05个百分点和3.47个百分点。

1:2013年以来生产总值(GDP)及增速

 

2:2013年以来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年末全县总人口86.49万人,常住人口64.7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97万人,城镇化率41.63%,比上年末提高2.1个百分点。出生率13.12‰,死亡率6.36‰,自然增长率6.7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4%,八大类价格指数除医疗保健上升幅度较大(10.5%),其余七类均温和上涨。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3%。

3: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同比涨幅

 

1: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4

#食品烟酒

102.9

衣着

103.0

居住

103.3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5

交通和通信

102.8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2.7

医疗保健

110.5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1.4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4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9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税收收入16.92亿元,增长25.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8.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72亿元,增长12.9%,其中财政民生支出45.86亿元,增长5.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8%。

4:2013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

 

2018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0.2万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53.3%;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0.09万人,完成省定目标的219.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6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5万人,完成省定目标的374%。

二、农    

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02132公顷,增长8.9%。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9799公顷,增长1.8%;玉米种植面积 38733公顷,增长23.5%,油料种植面积16725公顷,下降4.3%,蔬菜种植面积8688公顷,增长8.2%。

全年粮食产量56.9万吨,比上年增长7%。其中,夏粮产量34.1万吨,增长6.3%;秋粮产量22.8万吨,增长 27.7 %。小麦产量34.1万吨,增长6.3%;玉米产量20.8万吨,增长30.6%。

5:2013年以来粮食产量(万吨)

 

全年油料产量7.94万吨,下降4.2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0.67万吨增长7.2 %。瓜果类农作物产量11.5 万吨,增长26%。

2:2018年粮食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569000

7

夏粮

341000

6.3

#小麦

341000

6.3

秋粮

228000

27.7

#玉米

208147

30.6

油料

79406

-4.2

蔬菜及食用菌

306731

7.2

瓜果类农作物

115019

26

2018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82.3万亩。全县农机总动力73.25万瓦,比上年增加0.8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拥有量为1154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474台,比上年末增加333台,小型拖拉机8074台,比上年末减少1506台,年末拥有联合收割机3775台,比上年年末增加62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5万千瓦,与上年持平;机耕面积115.9万亩,比上年略有增长。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8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35%,股份合作企业下降33.7%,股份制企业增长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52.2%;产品销售率96.5%。

6:2013年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6.2%;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5%,税金同比增长16.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8%,高成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

全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8%,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52.4%;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6.3%;利润总额增长15.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建筑业企业54家,比上年增加22家,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0.5万平方米,增长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13.2%

 

7201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49.4%;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8.1%;工业投资增长5.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6.0%;民间投资完成同比增长14.9%,占投资比重达到91%

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5.0%,其中住宅同比增长20.2%。商品房销售面积101.18万平方米,下降14.9%;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1.3%。

全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6.2%,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2.6%。其中,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增长12.4%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5.4亿元,增长1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5亿元,增长10.8%。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99.9亿元,增长11.9%;餐饮收入19.1亿元,增长10.8%。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全年全县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3%、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类增长18.9%、通讯器材类增长21.8%、日用品类增长17.9%,分别高于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5.6、7.2、10.1、6.2个百分点。

8:2013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全年全县进出口总值7.28亿元,比上年增长28.95%。其中,出口总值4.52亿万元,下降10.96%;进口总值2.76亿元,增长381.4%。

实际利用外资完成6725万美元,同比增长28.2%,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15亿元,同比增长6.1%。

现有4A级旅游景区(点)1处,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实现旅游收入1.63亿元。

六、交通和电信

全年全县完成货运量1760万吨,货运周转量32.75亿吨公里;完成客运量48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41亿人公里。

3:2018年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及增速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增速%

货物运输量

万吨

1760

14.2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32.75

13.5

旅客运输量

万人

485

3.4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3.41

-3.6

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75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86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70.98公里。全县干线公路优良率达到85.7%,农村公路年平均好路率达82.5%。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22.10亿元,同比增长167.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3.7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12.1万户。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6.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其中住户存款181.50亿元,同比增长11.3%。各项贷款余额180.52亿元,同比增长20.5%。

9:2013年以来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及增速

 

10:2013年以来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及增速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3679.3万元。其中,财产险10545.4万元,寿险3133.9万元;赔款支出5488.5万元,其中财产险4752.9万元,人身险735.7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75所(不含高级技工学校及成人教育学校),在校生17.98万人,教职工数(含民办教师)12172人,专任教师(含民办教师)10332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1445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9589人;普通初中52所,在校生37331人;小学200所,在校生8015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0人;注册幼儿园215个,学前教育幼儿41243人。各类成人教育学校261所,年培训人数7000-8000人次。高级技工学校1所,在校学生633人,教职工34人。  

2018年,全县拥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个,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16家。科技创新平台13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星创天地”3个、省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引进新技术、新品种45个。2018年度征集选派“三区”人才32人,省级科技特派员2人,蜜瓜产业服务团1个。全县申请专利423件,其中发明专利103件,获专利授权190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民营艺术表演团体12个,演出场次308场,观众9.6万人次;艺术表演场所3个,演(映)出场次5496场;文化馆1个,组织文艺活动126次;文化站16个,组织文艺活动90次;农家书屋45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18万册(件)。有线电视用户11.74万户,入户率达77%以上,其中农村用户8.94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有线数字电视综合覆盖率98%,无线数字电视综合覆盖率40%。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604人,其中临床医生2001人、注册护士2123人、药剂人员205人、技师299人、其他卫生专业人员976人,现有病床5854张。农村卫生室(所)633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87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

11:2013年以来卫生技术人员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群众体育取得长足进步,建

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处。

十、资源和环境

全年全县水资源总量2.2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58.07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657.1毫米。全年总用水量2.2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21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35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41亿立方米,全县人均用水量48.35立方米。

年末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6.08%,全年造林面积2.32万亩,其中,防护林1.47万亩,经济林0.55万亩。

全县饮用水源地水质平均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全县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12天,占总天数的58.1%,超过省下优良天数210天的既定目标。

十一、安全生产

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14起,各类事故死亡22人。其中,生产性道路交通事故13起,死亡14人。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72。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0元,比上年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29元,比上年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29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0元,增长9.2%;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440元。

年末新农合参保人数77.8万人,参合率达到99.2%,收缴参保费5.3亿元,发放资金5.7亿元;城镇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到8.1万人(企业6.37万人,机关事业1.73万人),收缴养老保险费4.80亿元(企业2.34万元,机关事业2.46亿元),支付养老金6.11亿元(企业3.68亿元,机关事业2.43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2.27万人,收缴养老保险费4378.89万元,发放基础养老金1.5亿元,个人账户养老金491.69万元,发放率达到100% ;失业保险参保职工达到3.07万人,收缴失业保险费763万元,支付保险金40.26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94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814万元,支付保险金725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万人,收缴保险费10599万元,支付保险7677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7万人,收缴生育保险费195万元,支付保险金147万元。

全年销售福利彩票3898万元,返还福利彩票公益金266.9万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仍偏小,全县大项目带动还不强,二、三产业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所以我们当前还必须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

: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兰考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粮食产量为第三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

 

 

                         兰考县统计局

                          201921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