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做好兰考县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
相关工作的通知
兰政办〔2017〕11号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66号)、全国爱卫会《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全爱卫发〔2016〕5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5〕36号)和《兰考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兰政文[2016]28号)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就做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制定规划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单位要在卫生乡镇、卫生单位创建基础上,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工作,编写本乡镇、单位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发展规划;发展建设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分阶段实施,要突出问题导向,明确目标和具体项目。
二、示范创建
县城规划区内以健康社区、健康市场、健康单位、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校园、健康企业等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健康环境,积极推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创建试点工作。为做好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兰阳街道办、惠安街道办和县直有关部门作为创建的第一批试点(可在其管理范围内确定1-2个试点单位),经省专家评审认定后再进行全面推广创建。具体责任分工如下:
1.兰阳办负责创建健康社区;
2.住建局负责创建健康主题公园、游园、广场;
3.房管中心负责创建健康居民小区;
4.教体局负责创建健康校园;
5.市场中心、工商局、食药监局负责创建健康市场(农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
6.惠安办负责创建健康企业。
三、工作任务
(一)健康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
1.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以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和健
康家庭为重点,以整洁宜居的环境、便民优质的服务、和谐文明的文化为主要内容,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向家庭和个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服务,倡导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提高家庭健康水平。以学校、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等为重点,完善控烟措施,落实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检查、职业防护、安全管理等制度,营造相互尊重、和谐包容的单位文化,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
2.建立健康管理工作模式。加强防治结合,建立健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组织体系。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等信息互联共享,以大数据支撑群体疾病预测和个体化服务。发挥中医预防保健优势,推动医疗服务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注重健康维护,发展治未病、中医特色康复等服务,探索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推进全民预防保健服务,对居民的健康危害因素及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通过疾病预防和治疗,实现有病早治、未病先防。
3.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县城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县城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快公厕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城市公厕服务体系。推广降尘、低尘清扫作业方式,扩大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范围,提升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
4.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当地饮用水源、供水单位出厂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并按时向社会公布。城市水环境质量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国家要求,切实落实消毒卫生措施,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检测,提升饮用水水质,确保水质卫生安全。
5.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坚持源头管控,减少污染物排放,狠抓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综合治理。整治工业废气,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提升燃油品质,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定期公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情况。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探索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推进生态园林建设,强化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强化治安防控、交通和消防管理,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应急体系,推进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控职业危害风险,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和安全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食品药
品安全管理,防范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减少伤害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伤害发生。
(二)健康村镇建设的重点任务
1.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道路、环卫、电力、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全面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推进广播电视、通信等村村通和宽带普及。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加大村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力度,乡镇应当建有垃圾转运站,普及密闭运输车辆,改造或停用露天垃圾池等敞开式垃圾收集场所、设施,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简单分类和资源化利用。采取城市管网延伸、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多种方式,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水源保护,突出工程管护机制建设,辅以新建改建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将城市供水管网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农村新建住房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乡镇卫生院、集贸市场、公路沿线等区域要建设无害化卫生公厕。鼓励建设四格式生态厕所,提高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坚持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统筹实施改水改厕、污水处理等项目,让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用上卫生厕所。
3.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
整治,清理乱堆乱放,拆除违章建筑,疏浚坑塘河道。建立村庄保洁制度,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保洁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物的综合利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推广生物有机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秸秆焚烧,引导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规范收集、处置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加强规范种植和绿色养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规范农产品流通市场。深入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保护自然景观,加强绿化美化,建设有历史记忆、农村特点、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的美丽宜居村镇。深入推进卫生村镇创建活动,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以乡带村,以村带户,有效破解农村卫生管理难题。
4.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实施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强化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全面落实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村居民的重大疾病。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科学布局基本医疗服务资源,每个行政村应当设置1个村卫生室,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方便农村居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全科医学建设,在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在村卫生室全面推广中医药服务。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保证村卫生室正常运转,筑牢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网底。
5.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疾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破除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和帮助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拓展医疗卫生、健康教育和环境整治服务功能。健全完善乡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文化广场等场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建设农村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培养农村文体骨干和体育健身志愿者,带动开展简便易行的群众性健身活动。
四、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单位要建立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充分认识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各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建立责任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县政府将把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任务。
(二)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单位要将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内容,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安排投入,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五、加强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
各试点在工作中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
深入挖掘和总结提炼好的做法和创新性经验,加强经验交流,推动工作的创新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卫计系统、教育系统和住建系统的专家智力优势,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理论研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工作。
请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单位于5月1日前,将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工作规划和试点单位创建方案(电子版和纸质版并加盖公章)报送县爱卫办(邮箱地址:lkagws@163.com)。